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党委书记、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朱宏任: 发挥企业主力军作用 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

发布于:2024-02-23 15:54 来源:中国企业报

本届论坛以“催动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力图用专家学者的观点与企业家的实践阐释对新质生产力的认识与理解。大家知道,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首次提出,“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并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在这之后,新质生产力成为经济领域的热词,形成了各界关注、学习的热点。

1月31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的发言和要求对新质生产力做了清晰的解读,明确了许多重要观点,是开好此次会议的根本遵循。借此机会,我想从企业在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如何更好发挥主体作用,谈几点认识和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着眼创新要素的有力主导,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新质生产力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丰富实践与未来发展产生的经济新理念。众多专家学者从经济学生产力理论等对其进行诠释,不同角度得出了各自的表述。习近平总书记的话作出了清楚概括,“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企业在确立发展目标时,要突出创新的核心要义,着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中国工业企业连续14年推动中国站上世界制造业规模第一的位置。要进一步迈入制造强国的行列,唯有咬定新型工业化这一关键任务,围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突出创新不放松,加快补短板、加力固底板、加强锻长板。针对发展中的不足,企业要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贡献,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新动能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二、着眼全要素生产率的大幅提升,突出新质生产力的新标志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是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也是对企业把握新时期发展方向的重要指引。面对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要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充分认识其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全要素生产率是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评价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一般认为,它是由生产要素投入之外的促成经济增长因素带来的。而这正是当前企业需要清醒把握、倾力为之的关键所在。企业要更加重视把科技创新作为第一生产力,以管理创新激发企业自身潜力,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的步伐,以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带动经济持续发展。企业家精神以及科学家精神、工程师精神、工匠精神是企业发展中不可或缺、不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大力弘扬,形成鼓励勇于创新、诚信经营、精益求精、持续奋进的良好氛围,激发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活力。

三、着眼生产力基本内涵的稳步提高,打造新质生产力的新支撑

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传统经济学用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工具来表征。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企业要在这一熟悉领域中加深认识,促进劳动要素以优化组合的形式实现跃升。

从传统生产力到新质生产力,其内涵的变化有三个突出方面:一是劳动者。新质生产力的劳动者不同于传统以简单重复劳动为主的蓝领工人,而是能够充分掌握现代技术、操作开发高端先进设备、具有知识快速迭代能力的新型人才。企业家和企业管理群体应是其中的重要部分,要培育一大批懂科技、懂管理、懂资本、懂市场、懂金融的战略企业家和企业管理人才。二是劳动资料。劳动资料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工具,现代化生产工具是新质生产力区别于传统生产力的主要标志。如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设备、自动化制造设备等。三是劳动对象。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劳动对象,包括数据等新型生产要素和新劳动对象等。三者的优化组合将带动生产力出现大幅跃升,如大数据模型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可能形成新质生产力爆发的重要支撑。

四、着眼产业布局的全面优化,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新格局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不仅意味着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更体现了新型工业化的基本要求,以产业升级构筑新竞争优势、赢得发展的主动权。企业要认识到,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都是在持续迭代中不断优化,当前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新三样,都是从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孵化发展而来。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企业的共同任务。要着眼产业格局的全面优化,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是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我国传统产业体量大,在制造业中占比超过80%,要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大低碳节能技术改造,加快服务型制造发展,全面推动设备更新、工艺升级、管理创新、数字赋能。二是大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比重约13%,我们要统筹技术创新、规模化发展和应用场景建设,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努力抢占全球产业竞争制高点。巩固提升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巩固好、发挥好我国处于世界制造业中并跑乃至领跑位置的产业,把轨道交通装备、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新能源汽车、光伏、通信设备、动力电池、稀土等产业的优势地位稳固住。三是积极培育建设未来产业。企业要依据国家政策导向、技术把控能力和自身配置资源的条件,前瞻布局未来产业相关技术。关注培育未来产业的政策文件,把握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元宇宙、下一代互联网、6G、量子信息、深海空天开发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构筑未来发展新优势。

五、着眼发展路径的认真坚守,夯实新质生产力的新基础

我国以大企业为骨干,以中小企业为基础的企业群体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也必将随着新质生产力的深入推进实现更大发展。浩浩荡荡的企业家队伍在艰苦创业中逐步成长,走向成熟,创造辉煌。

新质生产力需要更多的顶天立地的世界一流企业发展,更需要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发育成长,以进一步夯实基础,增强动力,稳步推进。从外部环境看,期待更加规范有序的营商环境,更加便捷的资金等要素获取,更加通畅的产业链供应链保障;从企业自身情况看,有待创新力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政策知晓把控力进一步加大,发展潜力进一步释放外溢,抗危机应对能力进一步增强。

六、着眼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安全,构建新质生产力的新优势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以系统观念为指导,一定要遵循其内在规律与实践要求,从系统观念出发谋划和解决全面问题,统筹抓好各项工作。切忌只考虑上新项目,不顾能力所及、环境影响和长远发展。要强化系统思维、运用科学方法,既强调“面”上发力,注重抓全面系统整体推进,又强调“点”上突破,注重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引领带动新质生产力整体推进。

当前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必须从单纯的扩大规模、抢占风口转向产业链供应链补强,不具韧性和安全的项目不能上马。企业推动建设中,要从自身情况出发,对产业链供应链的整体情况进行认真分析梳理,以避免一旦出现国内国际偶然因素、突发事件和不利影响带来的冲击,不轻易堵链、阻链、掉链甚至断链。要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找准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薄弱环节,合力攻关,形成必要的产业备份系统。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和实践,需要企业、政府和社会各方的携手共进。今天的研讨是为了明天更好的前行。希望大家汇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共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创造新发展阶段的时代贡献。

(本文根据朱宏任在第二十一届中国企业发展论坛暨“2023年度中国企业影响力十件大事”系列发布仪式上的致辞整理;转载自《中国企业报》)

账户登录

获取验证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
登录

还没有账户?去注册 >

找回密码

获取验证码
确认

恭喜您成功修改密码

弹窗将在3秒之后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