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石墨烯研究院院长刘忠范:“芯片”产业办学兴科 需把握“度”切记一拥而上

发布于:2023-03-08 15:02 来源:中国企业网

伴随芯片、集成电路产业之热而开设的院所高校、学科建设也此起彼伏。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2年5月,我国已建成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以及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高校达29所,其中985高校23所。

与此同时,相关学科建设也在不断加强,2020年设置“交叉学科”门类、“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2021年公布首批“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8所,2022年补充新增6所。此外,与集成电路相关的二级学科8个、自主设置交叉学科6个。

可以预见,未来还会有更多的高校加入到集成电路学院和相关学科建设大潮中,但业内认为“跟风式”的蜂拥而上必将陷入低水平无序竞争。为履职尽责作好咨政建言工作,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石墨烯研究院院长刘忠范向大会提交了《一拥而上的高校集成电路学院建设有待商榷》的提案。刘忠范认为,推动高校设立“集成电路学院”和强化相关学科建设是解决我国芯片产业“卡脖子”问题的战略布局,值得肯定,但是需要把握好“度”,不能一拥而上。

首先,集成电路学院建设应立足长远和前瞻性布局,重点培养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刘忠范指出,当前芯片领域的“卡脖子”问题并非理论和基础研究问题,甚至也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深层次的材料、工艺和装备问题。“芯片制造涉及材料、化学化工、物理、微电子、机械制造等诸多学科领域,绝非一个集成电路学院所能为,盲目上马难免对高校整体学科布局造成混乱和冲击,导致顾此失彼、得不偿失的后果”。刘忠范如是说。

其次,应培育芯片领域龙头企业,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核壳型”芯片产业生态,避免大炼钢铁式的“造芯运动”。刘忠范认为,解决芯片产业“卡脖子”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因此,应借鉴台积电、三星等发展模式,在新型举国体制下,充分利用政策优势、用户优势、资本优势、人才优势,政府牵头推动核心技术、关键材料、关键工艺和关键装备的攻关工作,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效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

为此,他建议应从政策层面推动建设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核壳型”芯片产业生态,扶持众多的“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形成芯片产业“壳”,构建抗冲击力强的、可持续发展型的全链条芯片产业生态。

账户登录

获取验证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
登录

还没有账户?去注册 >

找回密码

获取验证码
确认

恭喜您成功修改密码

弹窗将在3秒之后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