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全民海洋意识教育,坚定海洋文化自信自强,第四届中国海洋教育学术研讨会在沪举行

发布于:2023-10-23 17:47 编辑:邢侠

10月20日,新时代中国海洋教育高质量发展——2023第四届中国海洋教育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临港召开。本次研讨会由全国海洋教育研究联盟、上海海洋大学、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上海天文馆主办,云集了来自全国各地大中小学、研究院所、教育主管部门、文博机构等的50余家单位的120多名代表。

 

 

上海海洋大学党委书记王宏舟在开幕式上致辞,他表示,教育专家深入学习贯彻关于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在培养海洋事业建设人才和骨干力量、深化海洋科学前沿研究、推动海洋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等方面持续发力,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系统思维,正在努力将海洋科教领域的特色优势转化成“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的切实成效。

 

在为期两天的研讨会上,上海海洋大学党委副书记吴建农、浙江海洋大学副校长徐士元、中国海洋大学教授马勇、宁波大学教授刘训华,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张端鸿等近30家单位的37名教育专家作了精彩的分析报告。研讨内容涉及大中小幼的海洋教育发展等理论、实践探讨。

 

全国海洋教育研究联盟由中国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宁波大学等30多大中小学、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涉海社会机构和相关研究机构等单位联合发起,联盟从强化学术研究、研制海洋教育行业标准、提供智库功能,开展国际海洋教育交流等六个方面着力,构建一流的海洋教育实践和研究体系,加强全民海洋意识教育,提升国民海洋素养,坚定海洋文化自信自强,为海洋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2017年5月,上海海洋大学思政创新课程“大国海洋”开讲

 

作为国内海洋教育和研究的重要基地,上海海洋大学从1912年创校之初,就致力于推动海洋教育和科研事业的发展。近年来学校精心设计、面向在校生及全国高校开设思政课程“中国系列”之“大国海洋”4门系列课程,每年举办“全国海洋宣传日”系列活动,牵头成立上海市青少年科学研究院海洋科学研究院,连续举办长三角海洋青年夏令营和海洋科创科普月系列主题活动,举办临港地区中小学生海洋科普夏令营,出版深渊科考题材的《海豆深渊探险记》《海豆大洋科考记》等科普读物,在校内主轴大道上树立张謇“渔权即海权”纪念石,利用退役的“中国渔政206”在校内打造退役渔政执法船转身海洋意识文博育人的重要平台,充分发挥博物馆(鲸馆)、水生生物科技馆的作用,累计接待参观10万人次。

 

学校附属大团高级中学坚持海洋特色办校,以蓝色文明和海洋精神为育人底色,成为“全国海洋意识宣传教育基地”“全国海洋科普教育基地”。

 

2018年11月1日,退役后的中国渔政206正式启用为上海海洋大学的文博设施

 

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洋文明与大河文明、农耕文明、游牧文明等形态一起,组成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上海海洋大学宣传部部长郑卫东表示,“要将海洋文化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将普及海洋知识纳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体系,精心设计海洋文化教育内容,强化全民海洋意识;要充分发挥文化育人作用,要将海洋文化教育常态化地融入党史学习教育,大力宣传海洋先进人物事迹,弘扬海洋领域的‘南极精神’‘深潜精神’,为新一代海洋人奋进新时代新征程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上海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朱骅指出,食品生产导向的农业型海洋文化,在世界范围内所占的比例不低于商贸性海洋文化,因此需要发扬、利用农业型海洋文化,并将传统海洋文化融入育人机制,为世界海洋保护贡献中国智慧,保护中国海洋传统文化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陈晔认为,培养和增强民众的海洋意识是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基础。涉海高校依托自身的优势教育资源,在提升民众尤其是在校大学生的海洋意识、进行海洋文化教育方面责无旁贷。建设海洋文化教育课程是涉海高校向在校大学生传播海洋知识、树立其海权意识、孕育海洋人文的有效途径。

账户登录

获取验证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
登录

还没有账户?去注册 >

找回密码

获取验证码
确认

恭喜您成功修改密码

弹窗将在3秒之后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