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利叶智能携手上海七院、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启动智慧康复网络协同创新基地
5月11日下午,医康融合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沪成功举办。积极响应《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号召,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康复服务需求。
本次论坛由中国康复医学会医康融合工作委员会主办,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承办,上海傅利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支持,以医康融合模式建设为重要抓手,邀请康复领域专家学者分享优秀经验,切实推进临床医疗和康复的共荣共生共成长,共同助力医疗和康复行业高质量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会上举行了智慧康复网络协同创新基地启动仪式,中国康复医学会医康融合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院长王杰宁,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康复医学中心副主任、康复医学科主任吴绪波,上海傅利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顾捷,与浦东新区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长上台共同启动。基地通过优势力量联合,构建协同创新网络,推动康复医疗与新兴技术领域融合发展,促进产学研医紧密协同,同步提升能力水平,是医康融合工作的一次全新尝试和探索。
随着智慧医疗飞速发展,2022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强调通过健康科技创新实现智能医疗服务,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已经形成基本框架。浦东新区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持续推动重大改革和创新实验。张江科学城既是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的核心承载区,又具备生物医药产业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的雄厚基础。
作为协同创新基地的牵头人,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副院长高晓燕表示,康复是一项贯穿疾病全生命周期的工作,基于临床康复在一线工作中同三级康复网络之间产生协同作用的需求,基地将各级医疗单位的康复功能以单元形式连接。同时响应浦东新区产医融合工作的要求,紧抓康复领域进行实践性探索,在医疗机构内部康复单元联动的基础上,引入傅利叶智能这一主体,发挥其智能康复机器人研发生产的功能,参与建设智慧康复网络协同创新基地。
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副院长高晓燕
高晓燕介绍,“傅利叶智能康复产品在浦东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保有量和使用面非常广,为二三级医院的康复学科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康复学科之间网络互通、数据共享提供设备基础。”上海七院一直走在上海康复工作模式创新,康复临床技术更新迭代的最前沿。
在康复医学的产医融合领域中,相较于传统意义上的生物医药,医疗设备的创新链产业链链条更短,涉及环节更少,更容易实现产业赋能和科技成果转化。高晓燕希望通过协同创新基地的运作建设,让医疗机构不仅是创新产品的使用方、应用端,还作为临床思路的产生单元,反向赋能新的医疗设备和新的科技成果更新迭代,提高服务能级,满足群众多样化、差异化的康复医疗服务需求。“希望傅利叶智能未来继续承担技术研发和设备生产重任,加强与医疗机构紧密联动合作,双方深耕各自领域,畅通协同创新链条。”
医康融合作为现代康复医学的重要内涵,近两年傅利叶智能与上海七院紧密合作,共建智能康复中心,包括上下肢康复机器人等,拓展智能机器人的康复应用场景,开展康复机器人优化设计及临床应用的产学研专项合作,提高康复治疗效果。
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吴绪波认为,建设协同创新网络的必要性在于,解决社区康复医生、康复治疗师人才储备不足的问题,最大化发挥智能化康复设备在基层社区中的投入使用,实现对患者的更好治疗。“如何改变原有的康复观念,熟练使用康复设备,需要进一步普及和训练。”依托智能设备、物联网,实现二三级医院与社区医院之间的云互动,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能力,最终使患者受益。
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康复医学中心副主任、康复医学科主任吴绪波
“智慧康复网络协同创新基地的最终落地是靠技术靠企业来实现的,希望进一步探索信息化、联网化、数字化,继续研发适用基层社区的便捷亲民的智能康复设备。”吴绪波表示,建设医院互通互联机制,患者在不同的医疗机构都可以享受到同质化的治疗和评估,从而实现康复训练智能化、数据化、精准化,促进传统康复向现代康复转型升级。
智慧康复网络协同创新基地的建设,依托现代科学发展方向,建设传统康复和人工智能等多学科交叉的基础模式,通过前沿科技与康复产业的深度融合,实现全流程、全线上的一体化健康医疗服务,推动协同创新基地的规范化、专业化、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完善现代化技术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加强院际间的交流合作,为医康融合发展赋能。
论坛结束后,围绕“医康融合理论及管理框架”现场展开精彩分享和学术研讨。据了解,“医康融合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培训班面向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管理、临床、康复、护理等相关专业继续教育对象,进行包括神经及肌骨、重症及脏器、康复护理、社区实践等医康融合专场课程培训,积极探索并推广医康融合的模式建设,是社会进步的需要,也是康复人的使命担当。
中企视讯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