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莲:在“一见钟情”的多伦路上,做优秀的海派茶馆
“闹市中的清净所在”、“背景的大书架很雅静”、“除了老板的茶艺,还有赏玉、摄影等小活动”……网友对鸣香荟的评价让这间海派文化茶馆的形象更为生动立体。正值冬日,《中国企业报》中企视讯来到茶香氤氲的鸣香荟,与上海鸣香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王英莲进行对谈。
“不要分配,要创业”
王英莲是一名退伍军人,退伍之后没有接受分配的工作,一门心思想创业。凭借其老家的传统“山布”工艺及其不惧未知的勇气,王英莲从纺织起家,先后尝试了服饰、外贸玩具、茶壶等,于08年来到上海,成立鸣香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公司刚创办时是以做茶礼品为主,14年时开始做一些和茶相关的服饰。”王英莲回忆到,“当时我一位在云南开茶厂的朋友要出席一些重大的茶会,所以想做出一些和他身份相匹配的服装,将茶元素更多元地引入‘饮茶人’的生活中。”直到现在,鸣香荟中依然留有当时以“日常服饰+茶元素”为创作目的的“一茶三席”牌服装。
“我对多伦路‘一见钟情’”
“16年的时候我生了孩子,为了照顾孩子,家里人建议我停止超负荷的工作,为此关闭了服装公司。”王英莲提到,“但当孩子两岁时,我还是‘坐不住’,还是想把我多年来对茶文化、茶服装、生活美学方面经验通过实体空间分享给更多的人,于是萌生了开办鸣香荟的想法。”
王英莲表示,自己刚来上海的时候就到过多伦路,对这里甚是喜欢。在为鸣香荟选定空间时,看到多伦路的房子后便拍板付了定金。然而,装修进行到一半时便遇上疫情的爆发,鸣香荟的开业因一系列的“耽误”不得不延期至2020年6月才开业。即便如此,王英莲依然乐观表示:“疫情所耽误的时间也给我提供了一个‘冷静期’,让我能够重新静下来思考日后的定位及方向。”
“依仗虹口文化底蕴,做海派文化的优秀茶馆”
王英莲表示,鸣香荟的文化内涵可用十六个字概括——践行美誉、以事处事、大爱无疆、协和万邦。鸣香会不是单一的文化茶,而是一个综合的文化形式。其希望通过文化惠民、商会、文化空间的平台,让更多人通过这个平台展示自己,也把更多传统文化、国内优秀文化进行融合传播。
目前,鸣香会的名师雅集、名师学堂、名师圈都以茶为临界,引发各种活动内容。通过与艺术家合作教授水彩画、素描,甚至ipad插画,与相关专家合作教授古琴、古筝、书法、书画等形式,提供更多元的“雅致体验”。此外,鸣香荟的鸣食圈、女性提升等内容也颇受顾客好评。
王英莲认为,多伦路是上海文化的缩影,早期多伦路上的文人墨客也让多伦路的文化底蕴变得更为浓厚。鸣香会办在这里,既能吸引相关爱好者,又能进一步传播海派文化,敦促自身成为“多伦路上的优秀海派茶馆”。
北外滩、外滩、陆家嘴所形成的黄金三角,让鸣香荟在具备优越地理位置的同时,享受到虹口的“文化红利”。王英莲认为,文化与金融往往处于相辅相成的关系——文化从来不是独立存在的,其除了丰富精神,也为金融增加了底蕴;与此同时,金融的发展也在推动文化的发展,为文化提创造更多展示的平台与可能性。
最新文章
风采展播
产业经济
中企视讯公众号